<meter id="9vd1t"></meter>
    <sub id="9vd1t"><listing id="9vd1t"><thead id="9vd1t"></thead></listing></sub>

    <form id="9vd1t"><th id="9vd1t"><meter id="9vd1t"></meter></th></form><ol id="9vd1t"><address id="9vd1t"></address></ol>
      <form id="9vd1t"></form>
    <ins id="9vd1t"></ins>
      <delect id="9vd1t"></delect>
      <nobr id="9vd1t"></nobr>

      <em id="9vd1t"><menuitem id="9vd1t"></menuitem></em>
      <track id="9vd1t"><listing id="9vd1t"><meter id="9vd1t"></meter></listing></track>

      <progress id="9vd1t"></progress>

        歡迎來到環聯網  郵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僅搜索標題

        五維聯動!推動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廣州經驗”

        分類:固廢觀察    發布時間:2022年8月29日 10:59    作者:固廢觀察公眾號    文章來源:固廢觀察公眾號



        01


        站位高度:心懷“國之大者”


        先行先試,遇到瓶頸。作為全國46個先行試點城市,廣州積極開展定點投放、積分獎勵、發袋鼓勵、按袋計量等探索實踐,率先出臺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政府規章,總結出“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干濕要分開”分類原則,構建了垃圾分類管理體系架構。但是,由于全社會思想認識尚未達成一致、法規政策不健全、終端設施配置不足等因素,垃圾分類工作更多地停留在少數社區、街道試點階段,在全市范圍內全面覆蓋推行仍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未能得到突破性進展。

        對標對表,實現突破。市人大牽頭編制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為強制分類提供法制保障。市政府整合市區兩級環保、規劃、城管、建設等部門力量,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終端設施建設,為前端全面推行強制分類制度筑牢根基。市委提出“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目標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在全市范圍統一實行樓道撤桶,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舉全市之力突破垃圾分類瓶頸。

        體系成熟,跨越發展。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廣州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協同推進的組織管理體系,市、區、鎮街、社區四級聯席會議統籌和基層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單位、志愿者“五位一體”聯動的工作運行體系,政策法規、標準規范、成效評價、指南指引的技術操作體系,入戶宣講+社會發動+科普培訓+志愿引導+新聞傳播的宣傳動員體系。



        02


        覆蓋深度:直達基層末梢


        強化黨建引領。創造性提出社區黨組織開展垃圾分類“十二步工作法”,有效解決了樓道撤桶難、投放點選址難等矛盾問題,邁出了垃圾分類的堅實一步。市委號召黨員干部帶頭下沉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為社區居民提供垃圾分類宣傳、督導服務,帶動形成垃圾分類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彩”,繪就廣州基層治理新畫卷。

        推動基層治理。以垃圾分類為突破口,推動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資源下沉到社區,使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基層、深入群眾,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體系。廣州市三元里社區把最初用于出租屋垃圾分類投放監管的“云村碼”接入“平安白云”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垃圾分類、環衛收費、燃氣自檢、治安管理等“一碼統管”。

        助力城鄉發展。注重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因地制宜,結合文明村鎮創建、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深入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市1145個行政村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比例達到43.9%,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新動能。



        03


        參與廣度:凝聚社會合力


        主題活動大動員。精心策劃“學史力行辦實事、垃圾分類促文明”“我分類、我文明”系列主題活動,市、區聯動,城鄉同步,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常態化舉辦生活垃圾分類“百家講堂”“網絡大學堂”科普宣講,組建講師團深入機關、街鎮、社區、農戶傳播生活垃圾分類文明理念。市民群眾的知曉率達到99.3%、參與率達到96.3%以上,實現了由“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根本性轉變。

        學校教育全覆蓋。全面推進垃圾分類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編印《垃圾分類教育讀本》,將垃圾分類知識教育作為全市3400余所學校200多萬名學生的“開學第一課”,實現知識普及全覆蓋。注重加強“家校社”三者聯合,把垃圾分類教育融入課程學習、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與勞動教育、環境教育和創新教育相結合,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文明整個社會”。

        公共機構走前列。深入推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綠色辦公”專項行動,帶頭落實辦公用紙雙面打印,倡導線上辦公、無紙化辦公,全面限制使用一次性水杯、餐具和辦公用品,文明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普遍形成。全市黨政機關辦公用紙減量約30%,垃圾分類由理念變成行動,成為廣州公共機構的新時尚。



        04


        工作精度:下足繡花功夫


        制度機制健全。頒布實施《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制定《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分類獎勵辦法》2項辦法,實施《廣州市生活垃圾處理階梯式分類計費管理辦法》《廣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區域生態補償辦法》《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辦法》3項經濟激勵措施,修訂《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配置及作業規范》,編印機團(場所)分類工作指引等若干方案,“法制保障、經濟激勵、精準指引”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源頭分類減量。黨政機關示范先行、各行各業積極響應、各界群眾廣泛參與,從“綠色低碳辦公”到“限塑”“光盤”行動,從治理“過度包裝”到推進“綠色快遞”,從深化“兩網融合”到創新“互聯網+回收”,全市生活垃圾能減盡減、能分盡分、能用盡用,形成“無廢城市”新格局,掀起廣州生活垃圾資源化、廢棄物循環利用新風尚。目前,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年均約446.4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45%,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2%以上。

        處理能力充足。高位規劃、前瞻布局,適度超前規劃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將焚燒、生化、填埋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以組團的形式集中打造成為固廢處理、資源共享、設施共用的綠色低碳環保園區,已建成運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4座,全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約800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05


        服務溫度:辦好民生實事


        聚焦難點問題整治。部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短板大排查、問題大整治、品質大提升專項行動,采取聯動督查、專項巡察、城輪番檢查等方式,深入垃圾分類第一線暗查、暗訪、暗拍,排查出制度機制、設施配置、長效管理、習慣養成等6個方面86條具體問題,召開行業專家會診會逐項分析查找原因癥結,研究制定具體整改措施,逐條逐項推動問題整改落實。全市共規范建設分類投放點1.8萬個,優化提升分類投放點3161個,升級改造壓縮站354座,優化分類運輸線路1308條,增配分類運輸車輛3451臺,市民群眾對政府垃圾分類舉措看得見、摸得著,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改善人居環境品質。連續三年實施投放點提質工程,市、區兩級共投入35億元專項資金,按照“建設品質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心化”要求,打造2500個生活垃圾分類星級投放點,配齊遮雨、照明、通風、洗手、排水和除臭等硬件設施,免費提供洗手液、擦手紙等便民服務,安裝AI智能監控系統,實現投放點位智能化、便利化、清潔化。大力實施值守人員必須培訓上崗、投放桶點必須干凈整潔、分類收運必須及時規范“三個必須”星級服務行動,營造清潔、美觀、便民投放環境,城市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提升服務管理效能。編制市、區、街鎮、村居、責任人五級生活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應用程序,在線實現全市1.8萬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地理位置、建設管理、垃圾日均產量、站桶督導、宣傳培訓等信息數據采集與分析。建立區、街鎮、村居、責任人等生活垃圾分類基礎信息管理臺賬,涵蓋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各個環節,通過分析、比對生活垃圾產生量、工作實況、投放點建設提升等信息,實時客觀掌握第一手資料和數據,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進一步提高城市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作者: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 張穎)


        來源 | 半月談
        作者 | 張穎
        編輯 | 匡宋堯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

        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18_国产H精品在线观看_台湾中文综合久久_免费乱码人妻系列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