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1億千瓦,同比增長15.1%,其中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突破了7億千瓦。
與此同時,即將發布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1》也提到,2021年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裝機仍穩居世界第一。
可以說,為實現“雙碳”及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目標,可再生能源正成為全國能源發展的主力。
不過,同屬清潔能源,生物質發電增長規模卻不及風電與光伏,這點從并網補貼上也能略見一二。日前,財政部發布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計劃,其中風電、光伏項目均在10億元以上,而生物質發電僅為2890萬元,相差甚遠。
生物質發電,即利用生物質能進行發電,主要形式有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與沼發電,兼具環保與供能效益。憑借低碳、可再生的優勢以及與化石能源高度相似的理化特性等,生物質能也被認為是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品和節能減碳利器。
按理來說,我國作為人口與農業大國,有充足的原料開發生物質發電。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各類有機廢棄物資源總量超過60億噸,可折合成約11億噸標準煤。
針對當下生物質發展驅動力不足的情況,業內人士表示:“作為擁有‘負碳屬性’的能源,生物質能被市場嚴重低估。要想實現能源綠色化、低碳化方向轉型,單純減少碳排放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利用好碳抵消工具,利用好負碳排放產生的減量。”
可喜的是,政策層面對生物質能源愈發重視。5月10日,我國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出臺,提出將積極開發生物能源,有序發展生物質大點,推動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ldquo;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亦指明,要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和沼氣發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
同時,生物質發電還搭上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快車,對接廣大農村地區廢棄物處理需求,成為實現農林廢棄物、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與清潔能源生產雙線并舉的重要措施。中央一號文件也強調,要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建設。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各項政策加碼,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將逐步完善,生產、收集、處理、儲運等環節都將迎來大的更新升級,共同朝著規?;?、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且碳中和是一項長達幾十年的重大發展戰略,生物質能身處其中,必然也有機會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