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就需要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而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則會對環保產業產生巨大的需求。未來5年,繼城市一級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之后,縣城一級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也將迎來一波高潮。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并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明確要求,要推進縣城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完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增強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重點區域污水收集管網,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而這些,都將對環保產業產生巨大的需求,讓“縣城”將成為環保產業新的主戰場。過去1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提高了14個百分點。
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3.89%,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城鎮化率則為49.68%,10年間提高了14.21%。
如果和更早以前相比,199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為26.41%,相比那時我們已經提高了近40個百分點。
雖然進步明顯,但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們仍有一定的差距。據世界銀行數據庫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末,美國的城鎮化率為82.66%、英國為83.90%,日本更高,為91.78%。
因此,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仍有20%以上的差距。
▼中外城鎮人口比率比較。圖片來源:網絡
這20%的差距,主要是在哪?
縣城。
時至今日,我國的一些大城市,特別是一二三線城市,相比西方已經差距不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過,在廣大縣城地區,我們的城鎮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意見》也顯示,到2021年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億人,其中1472個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為1.6億人左右,394個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0.9億人左右,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是將近三分之一的存在。
這么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城鎮化水平,自然決定了中國城鎮化水平的“下限”。
同時,經歷了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發展階段。
在這個新的發展階段,縣城則是非常重要的連接點,因為它位于“城尾鄉頭”,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這個階段,“縣城”就成了我們城鎮化工作的核心之一。
事實上,近年以來,圍繞縣城的城鎮化建設,我們已經開展了不少工作。
比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提出,要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了縣城建設的多個任務舉措。
這一次,中辦、國辦出臺《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則是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縣城城鎮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要求、發展目標、建設任務、政策保障和組織實施方式,是關于縣城城鎮化建設的總的頂層設計。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都會帶來哪些商業機會?為什么?因為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發改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環境基礎設施的水平,決定著縣城的人居環境和整體面貌,是縣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而目前,我們在這方面還存在著短板。不少縣城的環境基礎設施缺口較大,如污水收集管網覆蓋不足、垃圾焚燒設施缺乏、黑臭水體尚未消除、藍綠生態空間有限等。因此,《意見》中專門拿出了一章的內容來對此進行論述,主要內容包括:1、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留歷史肌理、空間尺度、景觀環境。3、推進生產生活低碳化,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綠色建筑。4、完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5、增強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重點區域污水收集管網,推進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置。這里邊,與環保產業關系最密切的,就是污水和固廢兩大方面。完善老城區及城中村等重點區域污水收集管網,更新修復混錯接、漏接、老舊破損管網,推進雨污分流改造。開展污水處理差別化精準提標,對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容改造及惡臭治理。
管網更新修復、污水廠提標擴容、污水資源化利用、污泥無害化處置等等,都是行業內重點關注的內容。因地制宜建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配備滿足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壓縮式的收運車輛,改造垃圾房和轉運站,建設與清運量相適應的垃圾焚燒設施,做好全流程惡臭防治。垃圾分類、垃圾焚燒、危廢處置、醫療廢棄物處置、大宗固廢等等,也都是行業當下比較熱點的內容。因此可以看出,推進縣城的城鎮化建設,將會極大地推動縣城的污水和固廢處理,而這都將是環保產業的巨大商機。當然,可能也有人會問,以縣城的財政能力,能否支撐得起如此大規模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對此《意見》也做了安排。建立多元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對公益性項目加強地方財政資金投入,其中符合條件項目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予以支持;對準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鼓勵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持符合條件企業發行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企業債券。可以看出,對于縣城的城鎮化建設項目,未來將有望得到包括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長期貸款、專項企業債券等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要建立集約高效的建設用地利用機制,加強存量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合理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保障縣城建設正常用地需求。也就是說,對于縣城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意見》也做出了統籌考慮和安排。或許還是會有很多人存在這樣、那樣的顧慮,比如縣城的財政支付能力、縣城的地方政府信用狀況等等,客觀上講,這些問題也確實存在。不過,縣城城鎮化建設的時代已經來臨。這一點,無論從城市化發展規律上,還是從國家政策方針上,都已經確定。而縣城的城鎮化建設,將為環保產業帶來許多的機會,也是可以確信無疑的。既然國家已經明確了“縣城”將會是未來5年、甚至10年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相信各方面的政策也將會陸續出臺,逐步完善。未來,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和完善,相信縣城的投資環境也將越來越好。對于環保企業來說,與其徘徊觀望,不如伴隨成長。投身縣城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其實正當時。有人說,環保企業要比政策“領先半步”。領先三步就變成“先烈”了,而落后于政策又會痛失良機,只有“領先半步”才能獨領風騷。或許,縣城環保市場現在正是“領先半步”的時候。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