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位院士、30多家提名機構和100余位提名和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31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的獲獎成果包括國際專利15項、發明專利471項、實用新型專利等其他知識產權550項;2018-2020年,相關產值高達500億元,實現利潤100億元,充分體現了我國環境技術創新跑出的加速度。
我會將陸續發布獲獎項目簡介,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
(注:所有發布材料均由獲獎單位提供。)
項目簡介
含油污泥屬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HW08類別的危險廢物。我國年產含油污泥約380萬噸,且呈增長態勢,對油田區生態環境造成危害?,F有的常規含油污泥處理處置方法存在產生二次污染或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研發綠色高效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技術體系迫在眉睫。
項目團隊經過10余年的努力,對含油污泥處置進行了理論、方法和技術攻關。研發了新型破乳劑及化學調質—三相分離處理工藝,設計制造了可移動式撬裝處理設備,優化了工藝參數,實現了油、水、泥的三相分離。開發了以含油污泥為軟化劑和填充劑制備可再生橡膠的配方和工藝路線,設計制造了生產可再生橡膠的裝備和生產線,實現了含油污泥的資源化利用。研發了高效固定化微生物降解菌劑,建立了集場地針對性生物制劑-生物堆置-植物修復于一體的修復技術路線,實現了含油污泥生物修復工藝的大規模應用。研發了高含油、高含鹽、高COD廢水的綜合處理工藝,針對廢水中按照“不同種類污染物分別去除、各種技術有機結合”的原則,形成對此類廢水的整體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對技術進行了系統集成,構建了含油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解決了含油污泥處理處置瓶頸難題。
項目成果獲得國際專利1件、國內發明專利18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項;發表SCI論文15篇、中文核心29篇;參與出版專著3部、譯著1部;形成團體標準1項,企業標準2項;項目成果曾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東營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
項目成果成功在黃河三角洲及新疆油田地區開展了工程化應用和推廣,應用于勝利油田金島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輪臺縣三和源石油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百科利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近三年累計處理含油污泥超過30.7萬噸,取得經濟效益5.6億元,顯著提高了我國含油污泥資源化治理技術水平。
含油污泥三相分離撬裝設備
油泥砂/石油污染土壤修復工程建設
獲獎感言:
如何高效、環保、節能地處理含油污泥成為近年來含油污泥處理的熱點和難點。自2006年至今,山東省科學院生態所王加寧研究員帶領團隊堅持致力于石油污染修復技術及含油污泥無害化處理等方面研究及工程應用,團隊克服困難,扎根油田,聯合國內外研究機構及相關企業開展相關研究及推動產業化,經過10余年對含油污泥處置進行了理論、方法和技術攻關,對含油污泥中油、水、泥三相完成了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為油田區和黃河三角洲的生態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下一步團隊將進一步加強成果的推廣應用。
結語
為鼓勵技術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環境技術創新體系,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備案(社會科技獎勵編號0299號),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于2018年設立了面向全國、面向產業的“環境技術進步獎”。該獎項聚焦環境應用技術成果,不授予環境學科基礎研究、環境管理研究等軟科學成果。
歡迎各界環保人士,積極參與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相關工作。
原標題:2021技術進步獎 | 含油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構建及工程化應用-山東省科學院生態研究所等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