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在16位院士、30多家提名機構和100余位提名和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31個項目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的獲獎成果包括國際專利15項、發明專利471項、實用新型專利等其他知識產權550項;2018-2020年,相關產值高達500億元,實現利潤100億元,充分體現了我國環境技術創新跑出的加速度。
我會將陸續發布獲獎項目簡介,供社會各界人士參考。(注:所有發布材料均由獲獎單位提供。)
項目簡介
近年來,我國大氣臭氧污染呈現快速上升和蔓延態勢,多次出現大范圍、長時間污染過程,成為制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瓶頸之一。揮發性有機物(VOCs)作為形成臭氧的主要前體物,會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目前,溶劑型VOCs排放占比已近50%,其中涂料和涂裝的排放最為典型。溶劑型涂料使用過程中,VOCs排放源分散、濃度低、種類多、反應性強,致使傳統后治理技術設備運行成本高、效率低。本項目立足VOCs源頭替代,圍繞水性涂料存在的核心樹脂原料具有性能缺陷、水性成膜機制存在技術短板、涂層性能達不到溶劑型產品水平等科學問題和共性技術,進行了系統性創新研究,實現規?;a并在典型行業推廣應用。
項目聚焦我國軌道車輛涂裝、石油專用管道防銹等骨干制造業綠色升級和技術創新的迫切需求,經過多年合作研發,著力水性聚合物單體微觀結構調控設計、納米顆粒分散、有機-無機界面復合機制等核心技術創新,突破了水性樹脂“軟而不粘”等技術瓶頸,解決了水性涂層固化慢、耐沖擊性差、防銹性能弱等共性問題,初步形成水性涂層系統技術創新體系,研制成功高性能水性涂料系列產品。完成世界首輛碳纖維軌道車輛、“復興號”動車組及時速600公里磁浮車體的水性涂裝應用;在石油管道行業內率先實現單組份水性涂層材料防銹規?;瘧?,在滿足防護性能要求的同時VOCs減排90%以上。項目已經獲得自主知識產權20余項,相關技術獲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銀獎、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中國顆粒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勵,參與制定行業標準1項,制定企業標準6項。
項目共計研發生產五大系列四十余種產品,建成2000-5000噸/年水性樹脂生產線4條、5000噸/年水性涂料生產線4條,主要用戶超過70家,產品累計銷售35164噸,產值51493萬元,實現利稅10299萬元,為傳統溶劑型工業涂料的水性化替代奠定了技術積累和應用基礎。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PM2.5與臭氧污染協同治理的關鍵前體物,其減排技術研發和創新是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重大國家需求之一,符合國家環保規劃與碳中和的戰略部署。目前國內工業涂裝行業仍以傳統溶劑型涂料為主,其排放的VOCs種類復雜、化學反應性強、環境影響顯著,排放量約占工業源排放總量的21%,并有逐步增加的趨勢,成為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其具有分布廣、排放尾氣總量大但濃度低、傳統治理設備運行成本高效率低等特點,難以通過傳統的凈化設備進行有效治理。本項目通過研發綠色環保的高性能、低VOCs涂裝材料產品,從源頭上降低VOCs使用,在行業內產生積極成效。未來應在政策與相關法規的推動下,進一步推動環保技術的應用,促進生態質量的改善。
結語
為鼓勵技術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環境技術創新體系,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備案(社會科技獎勵編號0299號),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于2018年設立了面向全國、面向產業的“環境技術進步獎”。該獎項聚焦環境應用技術成果,不授予環境學科基礎研究、環境管理研究等軟科學成果。
歡迎各界環保人士,積極參與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相關工作。
原標題:2021技術進步一等獎 | 溶劑型涂層VOCs排放源頭替代技術與規模應用—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