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新聞刷屏了。
12月5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下稱《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從環保產業來講,大家對于農村環保市場的關注其實也有一段時間了。比較大的公司,甚至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布局農水市場。按理說,這么大的一個文件發下來,對行業是一個重大利好,業內應該是比較歡迎的才對。不過,《環保圈》注意到,很多業內人士對此卻都持謹慎態度,沒有過于樂觀。為什么?因為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到了一個點上面——錢從哪來?確實,相對于城市已經確立了比較成熟的付費模式,并且有政府財政兜底,農村環境治理目前還沒有特別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尤其是付費模式,一直是一個痛點。事實上,這一次,《方案》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經費來源也做了一些規定,從中可以看出一些方向。今天,《環保圈》就給讀者分析一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經費來源都有哪些?支出方向又是什么?
仔細梳理《方案》,可以看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的經費來源主要有7個方面:完善地方為主、中央適當獎補的政府投入機制,繼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按計劃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保障農村環境整治資金投入。這里其實確立了一個原則,叫做“地方為主、中央適當獎補”。
也就是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主要的資金來源還是要靠地方。查了一下,今年5月12日,財政部就曾經下達“2021年鄉村振興專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基建投資預算(撥款)”,總額為29.6億元.去年8月,財政部也曾經下達2020年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中央基建投資預算(撥款)”,當時的總額是29.756億元。從這兩年的情況看,每年全國大概30億吧,這是中央拿出來的錢。地方各級政府要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資金,統籌安排土地出讓收入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鼓勵各地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用于符合條件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看得出來,地方政府的投入,主要來源是兩個:一是土地出讓金,二是發行地方債。
問題是,這兩年隨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土地出讓金這塊已經是大不如前了;而發行地方債,又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所以對于這兩項來源,其實也很難報以太大的期望。不過,聊勝于無,可能這兩大塊來源,還得是農村環境治理的最主要構成吧。縣級可按規定統籌整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相關資金和項目,逐村集中建設。縣級可以統籌農村人居環境的相關資金,一個村一個村地建設,這一塊也算是一個指望。
雖然它不太可能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但也算是一個積極有益的補充吧。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投資收益較好、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護項目。最后,就輪到讓環保企業“又愛又怕”的PPP了。
不過,跟城市水環境治理那些PPP項目類似,如何找到穩定的回報渠道,其實還是PPP最大的癥結。引導各類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信貸支持。這句話總感覺有點“有氣無力”的,“引導”這個表述太虛了,感覺缺乏實際的力度。
反正金融機構向來都是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所以對于他們,也很難指望得上吧。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法探索建立農村廁所糞污清掏、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農戶付費制度,以及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護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合理確定農戶付費分擔比例。直到這里,才算是看到了一些讓人感興趣的干貨。
說到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也得像城市那樣,推行“使用者付費”。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探索農戶付費制度,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好吧,有些事情可能也很難一蹴而就。就像去年總理記者見面會上說的那樣,“中國還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這部分人口,可能很大一部分都生活在農村。如果寄希望于他們來付費,可能也不太現實吧。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通過捐資捐物、結對幫扶等形式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種形式應該只是補充的補充。
總的來說,這次《方案》對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經費來源還是規定了一些渠道,不過基本都是大家以前知道的,無非又梳理了一下,有新意的亮點并不多。12月6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多個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環保圈》注意到,這場發布會上,關于經費問題提得并不多,只有一處。在回答關于“長效保護機制”時,國家發改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表示:
三是要保障經費。逐步建立農戶合理付費、村級組織統籌、政府適當補助的運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法探索實行農村廁所糞污清淘、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探索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運行管護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引導村民樹立愛護設施設備、維護村莊環境的主人翁意識。話不多,但是能夠看出來傾向??赡茉趪野l改委看來,探索“農戶付費制度”也是未來解決農村環境治理資金瓶頸的主要方向吧。
經費的來源算是有了,怎么花?也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從《方案》中透露出來的信號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會是“撒胡椒面”式的,而是“以點帶面”式的。——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分類施策。同區域氣候條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實事求是、自下而上、分類確定治理標準和目標任務,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也就是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最重要的就是“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要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相適應。從中可以看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在還沒有到“全覆蓋”的時候,“量”不是主要目標,“質”才是更重要的。●在“行動目標”上,《方案》也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東部發達地區,農村衛生廁所“基本普及”;中西部基礎較好的地方,農村戶用廁所“愿改盡改”;而到了偏遠、欠發達地區,則是“普及率逐步提高”。此外,在“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一原則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區域上,優先治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及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等區域。區塊上,重點整治水源保護區和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人口居住集中區域農村生活污水。不是所有的農村生活污水都要大包大攬,而是有重點、有選擇地優先推進,以點帶面。既然是“數量服從質量”,“求好不求快”,所以對于治理效果的考核也就非常重要了。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納入相關督查檢查計劃,檢查結果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成效明顯的地方持續實施督查激勵。
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各?。ㄗ灾螀^、直轄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繼續將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列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強化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突出問題監督。
各?。ㄗ灾螀^、直轄市)要加強督促檢查,并制定驗收標準和辦法,到2025年年底以縣為單位進行檢查驗收,檢查結果與相關支持政策直接掛鉤。
完善社會監督機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這里邊,尤其是“將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列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還是比較有力度的。《環保圈》之前也分析過,一旦某個問題被列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范疇,又被督察組發現存在問題,地方政府會多么重視,問責一大批人,整改一大堆措施等等。1、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生態環境部,2021-12-052、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來了!2萬億農村環保市場再加碼,環保圈,2021-12-063、國新辦舉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新聞發布會,國新網,2021-12-064、財政部關于下達2021年鄉村振興專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基建投資預算(撥款)的通知,財政部,2021-06-10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